絕大部分人的病,都是吃出來的。特別對於垃圾食品的熱愛,是無法想像的。
而吃了不當的食物,往往會導致中毒現象,比如吃了一些隔夜後的食物,特別容易出問題
「醫生,救救我家孩子!他才2歲啊!」
中國常州市兒童醫院,一位慌張的媽媽,抱著一個「小紫人」,在走廊中著急呼救。
她懷裡的小孩,身上大面積皮膚變紫,在不斷哭泣。
半小時後,醫生檢查發現,這名2歲男童高鐵血紅蛋白分數達到40.7%,明顯高出正常範圍(﹤1.5%),確診是亞硝酸鹽中毒。
好端端的,怎麼突然中毒了呢?原來,是因為吃了隔夜的炸雞和薯條。
媽媽含淚自責說:「昨晚睡前,孩子吃了隔夜炸雞薯條。今天早上我進房間才發現,全身皮膚呈烏紫色,還有腹痛、嘔吐等癥狀,我頓時就慌了,忙抱著娃去醫院就診。」
聽到媽媽的話,醫生重重地嘆口氣:
「炸雞薯條是油炸食物,本身就不適合2歲孩子食用。況且還是隔夜的炸雞薯條,就是它導致孩子亞硝酸鹽中毒,你們家長以後長點心吧。」
大部分寶媽、奶爸都覺得,只要是放置了一夜的菜,就是隔夜菜,其實,這是錯誤的想法。
實際上,只要飯菜放置時間超過5~8個小時,就算作隔夜菜。
根據實驗表明,隔夜菜在室溫下放置時間超過12小時,就會導致亞硝酸鹽含量攀升。而有些食物,即使放在冰箱冷藏,也是有食用期限的。
一定不能吃的隔夜菜都有什麼?今天,我們來給大家盤點一下。
一、莖葉類蔬菜,孩子不要隔夜吃
鄰居家4歲的小豆豆,前兩天住進了醫院。折騰了一大遭,還差點進了ICU。
回來問了才知道,原來是吃了隔夜的韭菜盒子,上吐下瀉,病得不輕。孩子奶奶一邊自責一邊納悶,「一家人都吃了剩菜,怎麼大人都沒事呢。」
首先,夏天就不建議吃隔夜的莖葉類蔬菜。
像大白菜、菠菜、芹菜、小白菜、韭菜、茼蒿、空心菜、捲心菜等,都屬於莖葉類蔬菜。
這類的蔬菜烹飪一段時間後,所含有的營養成分(維生素、纖維素和各種微量元素)會大量流失。
綠葉菜,也是亞硝酸鹽的「宿主大戶」,它產生的亞硝酸鹽含量,遠遠高於根莖類蔬菜和肉類,12小時、24小時後,亞硝酸鹽含量都會顯著增多。
其次,小孩的胃腸道發育不完全,胃酸比較少,殺菌能力差;胃腸道消化酶少,容易消化不良導致腹瀉。大人腸道能殺掉的病菌,孩子不一定能抗住。腹瀉本身並不嚴重,但頻繁腹瀉、嘔吐會導致孩子脫水,脫水就很嚴重了。
所以,即使放在冰箱裡,也不建議吃隔夜的莖葉類蔬菜,尤其是不要讓孩子吃。
二、切片類水果,盡量一次性吃完
西安一個8歲男孩去爺爺家玩,吃了一塊冰箱裡的西瓜,回到家之後就開始發起了燒。
起初爸媽覺得是普通感冒,可到了第三天,男孩開始不停嘔吐。
「特別嚇人,像自來水開到最大那種,往外噴。」
送到醫院一診斷,發現是感染性腹瀉,中毒性腸麻痹,毛細血管滲漏、麻痹性腸梗阻。醫生說,再晚一步就可能危及生命。
小小一塊隔夜西瓜,怎會這麼嚴重呢?
西安中心醫院醫生說:「食物一旦有過病變,哪怕是很小的一部分,整個水果或者蔬菜都會有細菌。」
其實,出現問題的不是西瓜,而是因為冰箱裡本身存在細菌。
比如最常見的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李斯特菌等細菌,可在0℃—5℃的環境中正常生長。
如果西瓜不包保鮮膜,冰箱裡依附的細菌感染到水果上,吃了就有可能食物中毒。
所以醫生建議:
切片類水果,切開以後儘快吃掉
冰箱冷藏一定要包保鮮膜,二次食用刮去表皮;發現有異味或有明顯變色,就不要吃了。
3、隔夜豆漿,千萬別再喝了
媽媽群裡,前兩天有人問:「3歲小朋友,喝了一大杯豆漿後,開始上吐下瀉,應該怎麼辦?」
群裡剛好有個兒科醫生馬上問:「是不是隔夜了?」
後來她告訴我們,隔夜的豆漿,盡量不要給小孩子喝。
夏季天氣炎熱,豆漿在溫度較高的環境裡,細菌滋生快,就容易發生變質。
如果是隔夜豆漿,必須放在冰箱裡低溫保存,而且還有 2個條件:
①冰箱裡冷藏的豆漿必須是未喝過的;
②儲存時間不宜超過12個小時。
4、隔夜溏心蛋,一定不能吃
溏心蛋,就是蛋黃可以流動的白煮蛋,簡單而言,就是沒煮熟的白煮蛋。
溏心蛋本身沒煮熟,可能藏有細菌,在經過隔夜後,就會發生變質,細菌滋長更快,寶寶吃後就可能引發脹氣、腹瀉等腸胃不適的問題。
所以,溏心蛋放置一段時間後,就千萬別再吃了。
▌隔夜菜如何保存呢?
剩菜要及時放入冰箱中。
一定要套好保鮮膜。
定期清理冰箱。
夏天食物容易變質,不管是什麼菜,都建議別放過夜。如果是隔夜飯菜,也盡量不要給小朋友吃。
畢竟,一頓健康的飯,比什麼都重要!
隔夜菜真的致癌?專家:這3種隔夜菜還真別吃,否則就是在「找病」!
炎炎夏天,隔了夜的食物似乎總有種難以說出的尷尬與無奈。好像只要隔上一夜,很多食物就會變成「毒物」,而這隔夜菜真的會致癌嗎?
首先有一句醫學老話是這樣說的:「越過劑量談毒性,這都是耍流氓」!之所以隔夜菜有傳言稱會致癌,就是因為亞硝酸鹽成分。
亞硝酸鹽進入人體之後會轉化成亞硝胺,這是一級致癌物,如果長期大量的攝入,患癌幾率也會有所提升。而隔夜菜經過一夜可能會受到細菌侵入,加上夏季溫度過高,容易導致亞硝酸鹽含量上升。
但是人體一次攝入五百毫克左右的亞硝酸鹽,才會導致中毒和癌症風險出現。
而經過一晚上放置的菜產生的亞硝酸鹽是遠遠低於我們國家的安全標準的,並不會引發人體中毒的情況。除非一次性吃下一百磅總有的腐爛菜,這才能達到中毒的標準。
但即使是這樣,仍然有三種隔夜菜不適合大家吃:
1、隔夜蔬菜和涼拌菜
雖然說做熟之後是菜品沒有達到讓你中毒的水平,但是隔夜的蔬菜卻不同了。
經過一夜的防治,隔夜蔬菜中亞硝酸鹽成分會驟增,而且涼拌的蔬菜沒有經過高溫烹飪和消毒,這更容易受到細菌的青睞,食用過多對人體毫無益處。
2、隔夜的西瓜最好不要食用
特別是放置在室外的西瓜,如果不吃完,可能就會導致細菌的滋生。
因此,若是你實在無法將一個大西瓜吃掉,那最好是綳上一層保鮮膜,放入冰箱內,從而減少細菌的侵入。
3、不要吃隔夜的煮雞蛋,特別是沒有徹底煮熟的雞蛋
很多人喜歡吃流黃蛋,因為它口感非常好,而且還容易下咽。
但是這種雞蛋殺菌並沒有徹底完成,經過一夜放置之後細菌可能滋生更多,如果第二天或者是幾天之後再食用,對身體而言是有害處的,而且還容易引發腸胃炎出現。
而想要避免隔夜菜和浪費的情況,
首先就應該對一家人的飯量有所掌握,按照飯量來決定自己做多少食物,將光碟行動貫徹到底,
這不僅是為了杜絕浪費,更是為了身體健康。
另外,在處理剩飯剩菜時,小康醫生建議,無論是葷菜還是素菜,殺菌最好辦法就是徹底加熱。